商品突然被下架,销量一天归零!? 很多卖家第一反应是物流出了问题,或者账号风控了。 一、为什么会被下架? 亚马逊的知识产权合规机制非常严格,一旦检测到侵权风险,就会采取 先下架、后沟通 的策略。常见原因包括: 1.商标侵权 2.外观专利侵权 3.发明/实用新型专利侵权 *一旦触碰这些“红线”,亚马逊通常不会给缓冲期,直接下架甚至冻结资金。 二、如何提前避免风险? 1.选品前查商标 2.重点产品做专利排查 3.提前布局自己的知识产权 4.合规+差异化设计 三、被下架后还如何处理? 别慌!被下架 ≠ 没机会。只要处理得当,依然能恢复: 1.准备申诉材料 2.提出反诉或无效申请 3.寻求专业帮助 亚马逊链接下架绝非偶然,背后往往涉及商标或专利风险。 1.选品前做商标和专利排查 2.核心产品提前申请保护 3.出现问题及时申诉,不要盲目和解
但事实上,最常见的幕后“真凶”,往往是 商标或专利。
使用了他人已注册的品牌名称、Logo 或者在标题里植入了别人的商标。比如某卖家在商品标题里加了“LEGO兼容”,结果立刻被投诉并下架。
产品造型与别人的外观专利高度近似,比如杯子、电子配件、宠物用品等,都属于专利投诉的高发区。
某些功能、结构被别人申请了专利,未经授权生产销售,就属于侵权。比如“磁吸充电”设计、“可折叠支架”功能等,都是专利雷区。
通过 USPTO、EUIPO、中国商标网等官方数据库,确认目标市场是否已有相同或近似商标。
对爆款潜力产品,可以在 WIPO、Google Patents 或专业检索平台上查专利。尤其注意外观相似度。
不要等产品卖火了再申请商标专利,那时很可能已经踩雷。提前注册商标、申请外观/发明专利,不仅能防止侵权,还能反过来保护你的Listing不被抄袭。
如果是跟卖类产品,建议在外观或功能上做差异化改进,并及时申请保护,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。
提供采购合同、商标注册证、专利证书、独立设计图等证据,说明产品来源合法。
如果对方投诉没有法律依据,比如商标无效、专利缺乏新颖性,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反击。
对于跨境卖家,申诉逻辑、文件撰写非常重要。很多案例并不是产品真侵权,而是申诉不当导致失败。
卖家一定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