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986763598

主页 > 常见问题 > TRO问题

跨境电商卖家频遇TRO,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5-09-02点击数:

最近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反映:账号资金突然被冻结,链接也被下架,进一步了解才发现——原来是遭遇了 TRO(临时限制令)。

那么,为什么卖家们会频频中招?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常见原因?今天就带大家来梳理一下。


一、知识产权侵权是重灾区

1.商标侵权
很多卖家在产品标题、包装、宣传图上,未经授权就用了知名品牌的标识或文字,被品牌方直接以商标侵权起诉申请TRO。甚至有些同行会先抢注商标,再回头起诉正在使用该名称的卖家。

2.专利侵权
一些技术类或外观类产品,如果设计、功能与专利权人的产品高度相似,也会被认定侵权。例如电子配件、家电小工具类产品,都是高风险区。

3.版权侵权
使用未经许可的图片、动漫角色、音乐素材,同样可能触发版权诉讼。很多卖家因为店铺视觉素材随意“拿来用”,结果成为权利人的突破口。


二、ScheduleA诉讼机制的“批量打击”

美国法院常见的 Schedule A案件,原告会一次性列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卖家,被告往往不知情。

①律师先向法院申请 ex parte TRO(不通知被告的临时禁令),法院很快就批准;

②平台收到命令后立刻冻结卖家资金、下架商品;

③卖家来不及应诉,最后很可能因为“缺席”而直接被判赔偿。

④这种做法在业内争议很大,但对卖家来说,结果就是:资金动不了,库存压仓,生意戛然而止。


三、对海外规则不熟悉

很多卖家没有意识到:

①在美国/欧洲,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非常严格;

②平台对侵权投诉的处理速度非常快,几乎是“先下架、再说理”;

③如果没有提前建立合规流程,就很容易被动挨打。


四、营销违规操作埋下隐患

除了直接侵权,还有一些看似“运营手法”的操作也可能引来TRO:

①在标题里堆砌品牌词蹭流量;

②广告图用热门动漫、影视剧素材;

③刷单、违规推广。

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则,也为权利人提供了投诉的证据。


五、卖家可以怎么做?

1.提前做好IP合规:注册商标,确认素材和设计都合法。

2.定期风险排查:尤其是爆款产品,重点检查是否涉及他人专利、商标。

3.遇到TRO快速应对:不要慌,及时找专业律师评估是否应诉、和解,避免资金长期冻结。

4.规范运营:避免“赌流量”的操作,减少给人抓把柄的机会。

5.分散风险:多平台、多渠道布局,资金不要集中在一个店铺。


TRO 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毫无准备。跨境卖家要想在海外市场稳健发展,必须把“合规”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只有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防护,才能避免动辄几十万美金被冻结的风险。

-->